close


資料來源:2007、2012年台灣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食品所。


圖1 2012年台灣消費者綠茶飲料年齡別之偏好比例及普及率


註:本表以整體樣本(N=1200)為基礎計算。
資料來源:2012年台灣食品消費調查統計年鑑。


三、未來展望
1.創新創造需求
    消費者永遠追求產品變化,為了滿足需求,在研發面也積極創新原料來源、搭配不同素材及調配料,包括使用多元化茶種,如紅茶、綠茶、烏龍茶及普洱茶等,但紅茶與綠茶的多樣化仍是最受歡迎的,從原料端開始尋求更具在地特色的茶、不同品種的茶、不同製程工藝的茶等,以便搭配研發味道較濃的茶、口味獨特的茶等。而茶的原生地或種植地的標示將愈來愈重要,因為消費者開始感到興趣,並且也可作為產品差異化訴求之一。然,消費者對於茶飲的選擇,並不止於茶的原產地與成份組成,也延伸到口味上。對於茶味的解讀、詮釋與訴求成為產品與消費者溝通與交流的重點之一,茶種及新風味成為兩個重要方向。在風味方面,水果味道與甜味都是可以使茶飲味道更順口柔和的重要配角,因為水果特有濃郁的味道(如覆盆子、草莓等)可以壓過茶的苦味,甜味也能適當地與苦味重的茶搭配,而使風味茶飲有著最佳的組合。消費者不停找尋在他們熟悉的產品中添加新鮮獨特的風味,全球各地除傳統口味(如原味、檸檬、水蜜桃、覆盆子、仙人掌等)外,也積極研發新口味(如鳳梨、蘋果、薄荷、草莓、巧克力及草本配方等),期待透過水果/草本與季節風味結合,不僅在口味上創新,也帶來故事與體驗的新感受。

    同時,隨著食品安全及環保永續概念受到重視,產品開發與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等連結度逐漸加深與增強,也因此部分地區產生在地新風味(如櫻桃、藍莓、覆盆子等),也有部分風味如黑莓、百香果、熱帶水果、橘子等口味很快地擴及全球。除了水果及草本風味/素材的混搭外,茶與乳的搭配也是受到各地消費者青睞,台灣也不例外,此外,茶與穀物的混搭已是現在進行式,而香辛料的加入與延展則將是未來進行式之一。回歸原點,對消費者而言,茶最受喜愛之處在於其抗氧化、鎮定情緒、增強免疫、協助減重等特質,除強化這些特質外,還可透過不同機能素材加乘各項健康的附加價值,使得茶類飲料的發展空間相當寬廣。

2.掌握分眾族群貼近需求
    受到景氣及競品影響,飲用普及率略有下滑,宜結合消費者健康風潮,或是透過原料特性訴求「真」及「天然」,或是以茶為基底,混搭其他機能素材,加值保健功能,透過產品價值創造及新品刺激消費者購買,除持續提升產品普及率外,也要加強厚實產品強度,提昇購買頻率及數量,並依產品特性深化通路經營,市場定位與區隔更明確,以提昇消費胃納量。除15-39歲重要消費族群外,40-59歲族群也是值得耕耘的一群。隨著未來我國將步入高齡社會,消費年齡結構轉向中高年齡層移轉,飲料需求也將隨之轉變,綜觀目前飲料之消費特性,烏龍茶及功能茶飲料擁有一個特質,即中高年齡族群之偏好及普及率表現皆不俗,因此以此為根基進行消費者喝的產品開發或是新區隔市場推展顯然有其商機。

3.供應鏈深化帶動新風貌
    隨著終端市場的消費者對於在地農產的關心與重視日益增長,飲料相關業者也逐漸強化台灣特產茶葉於飲料產品的應用深度與廣度,並與行銷結合,影響所及,在上游茶葉原料供應上,農糧署於今年1月宣布,將首度建立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計畫在南投及桃竹苗等地,共規畫10處、栽種總面積200公頃的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透過相關計畫推動建立台灣國產茶品衛生安全供應鏈。消息一出,飲料大廠紛紛表達對契作高度興趣。相信此舉亦將帶動茶類飲料市場發展呈現不同風貌。

4.立足台灣放眼全球
    我國擁有數千年來固有的飲茶文化、對茶深入的研究,以及數十年來即飲市場上業者面對日益挑剔的消費者、逐漸縮短的產品生命週期以及同業激烈的競爭下,不斷的投入研發、產品推陳出新、帶入本土特色的努力,而此特色是西方經營者較難切入的領域,亦是目前中國大陸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較難比擬的,可望成為放眼全球、具競爭力與發展優勢的領域,值得深耕。

(取材自食品市場資訊102卷第06期)

arrow
arrow

    茶飲鋪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