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台灣製茶公會統計,台灣每年茶相關消費金額就高達850億元,其中在各大通路販賣的瓶裝茶就占了250億元,而早餐店、連鎖手搖杯店、茶坊等茶飲市場亦高達350億元。

【黃馨儀╱台北報導】台灣搖搖杯名氣愈來愈夯,業者估手搖飲料市場1年就有千億商機!也讓許多國際級連鎖茶飲企業近年來都傳出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度公開發行)計劃。

台灣搖搖杯名氣愈來愈夯,業者估手搖飲料市場1年就有千億商機

一杯在手 沁涼無窮─談冷飲店國內外市場發展

 

飯後一杯沁涼飲品,是許多學生與上班族抵抗炎夏與烈陽的消暑「涼方」。臺灣的飲料產業中,除了飲料製造工業外,被歸類於服務業中的飲料店業[1],透過實體通路推廣販售飲料製品,扮演客戶觸點的要角。

根據財政部的財政統計資料庫數據(下圖01)指出,分類於小類的「562-飲料店業」,近五年在家數統計部份呈現年年攀升,約有11.8%的成長率,顯示在品牌林立且競爭激烈臺灣飲料店市場,雖然每年均可看到新進業者與退場業者,整體而言仍正在成長。而近五年的銷售額亦呈現逐年升高,於2012年來到336.7億的新高,與五年前相比有14.5%的成長。觀察飲料店業此小類的各細類業別(下表01),可發現又以歸類於「5621-11冰果、冷飲店」佔有較大部分的家數與銷售額,成長趨勢也與飲料店業相仿,與其他產業不同的是,飲料業在全球經濟波動較大的2009年與2011年亦不見銷售額下墜,顯示臺灣人即使遭遇環境不景氣,仍不忘讓自己在口腹之慾上得到滿足。

 

現調飲料消費者是飲料的重度消費族群
根據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FIRDI)揭示的2011年臺灣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現調飲料族群中女性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年齡層則相對較廣,15~49歲年齡層佔比均高於整體平均,在職業方面,以勞力工作者及學生佔比高於整體平均,現調飲料業者可針對上述偏好族群的口味,作為研發新產品的方向。且現調飲料族群的飲料消費頻率也比較高,每週至少喝1次飲料的比例,以現調飲料族群最高達79.4%,現調飲料族群每天及一周5次喝飲料的比例也遠高於其他族群,顯示現調飲料族群為飲料重度消費族群,市場潛力大。

 




台灣茶類飲料之發展

    隨著環境改變,消費者希望從飲料(本文指不含酒精飲料)不只獲得解渴的便利性功能,也因此除了各式順口宜人風味滿足味蕾外,消費者也希望能滿足他們對於功能性的需求。在愈來愈多研究發佈飲茶的益處下,茶類飲料被視為健康的新選擇,並成為飲料市場中銷售規模最大的品類,發展持續受到重視。

一、風味及健康為產品兩大訴求走向 市場穩定發展
1.新品發展
    2011年受到塑化劑事件影響,整體飲料新品推出數量下滑近20%之際,茶類飲料新品較2010年成長25%(達101支),重新站上新品數量之首(占43%)。進入2012年,逐漸擺脫塑化劑事件陰霾,飲料新品推出數量達324支(見表1),較2011年增加37%,其中茶類飲料新品106支(較上年增長約5%)、約占33%,僅次於果蔬汁111支(約占34%)。從品類來看(見表1),新品數成長最多的品類為果茶(44%),其次為複合茶(33%)及奶茶(35%),使果茶新品數量居首(占31%),其次為奶茶(26%),綠茶(15%)及複合茶(15%)次之。

資料來源: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調查統計。

    整體觀之,嗜好性及健康性仍是茶類飲料新品兩大走向。在嗜好傾向,以新口味、新體驗吸引消費者,包括7-Select繼2011年茶攤系列冷藏茶成功吸引年輕族群青睞下,今年再接再厲推出650ml重量瓶及新風味冷藏茶(如葡柚冰茶/百香多多綠茶等),御茶園(特調系列八青果茶/双柚綠茶等)及光泉冷泡茶(鮮烏龍/鮮紅茶)等亦順勢推出相關產品,共同經營年輕族群市場;全家便利商店以搖搖茶吧自有品牌帶出系列調味茶飲,於現場提供產品調配服務,吸引對現調飲料有興趣的消費者;在奶茶方面,則有貝納頌經典烏瓦紅奶茶/茉香綠奶茶、純萃喝伯濃厚系深焙奶茶、匯竑阿薩姆香蕉風味奶茶、7-Select太妃糖/焦糖風味濃奶茶、開喜嚴選奶茶、超の油切山茶花奶綠等全新產品,以及各式改變包裝規格的改製新品;在健康傾向,或是強調茶葉本身特色與健康成分,或是強調添加的機能素材與組成,更多時候是採混搭訴求,包括可口可樂爽健美茶黑覺醒、御茶園濃旨茶/嫩芽茶系列產品、愛之味双健茶王法式白茶風味茶/分解茶秋薑黃、朝日十六茶黑五穀/普洱/茉莉/香片普洱等系列產品、悅氏歐風草本茶(舒壓茶/元氣茶)、黑松茶花輕健茶等。
 

2.市場發展
台灣茶類飲料在1980年代時各品類發展成形,進入1990年代後,茶類飲料逐漸取代碳酸飲料,成為我國飲料市場主流。自2001年茶裏王、御茶園上市,帶動炒熱綠茶產品迄今,綠茶飲料一直是茶類飲料之顯學。2005年每朝、油切系列等產品帶動添加機能素材加乘健康概念,2009年的茶花綠茶掀起新風潮、2010年榖類複合茶接續(多以綠茶為基底,其次為烏龍茶),並以此訴求強力行銷,在茶類飲料市場中開闢出功能茶新領域,估計功能茶占整體茶類飲料約兩成規模,並逐步發展。2011年茶類飲料於飲料銷售額占比超過三成五。其中穀物複合茶仍持續2010年風潮,產品推陳出新,惟在大環境受限,加上行銷及消費者反應等力道不若過往,含穀物複合茶在內的功能茶帶動市場成長的力道縮小,整體茶類飲料市場銷售額(以出廠價估計)約187億元,成長2%左右。

    綠茶一直是茶類飲料銷售的大宗,約占三分之一。由於基盤較大,成長不容易衝大,近年來保持約略持平之勢;功能茶飲料為近來茶類飲料市場成長的重要驅動因子之一,係一跨品類的產品類型,過去多以綠茶為基底,這兩年延展至烏龍茶及複合茶。功能茶飲料於發展之初,有大量行銷資源投入、消費者也因新品嚐鮮而購買,隨著時間發展,亟需釐清消費者需求,並進行良好產品溝通,才能從混搭的機能性素材或複合茶概念中,釐出一個與健康相關且核心清晰的訴求來與消費者對話,協助產品明確定位,再進化;各式調味茶飲也積極引入新口味並導入低糖、低卡等健康概念發展。

    根據經濟統計處資料顯示,2012年整體茶類飲料約成長4%,在各廠家隨著環境與競爭態勢進行產品品項整理,以及市場競爭下,各品類結構呈現互有消長之勢。由於茶類飲料持續為飲料市場銷售主流產品,在相關業者深耕品牌、自核心擴張的策略下,各自耕耘與延展目標消費族群與通路。此外,台灣擁有優質茶葉原料,過去因價格及供應量穩定性等因素使得茶類飲料原料茶葉以進口居多,隨著全球原物料價格上漲及在地化議題發酵,相關業者逐漸強化與在地優質茶葉連結度,並透過供應鏈進行上下游更細膩地合作,以期在原料掌握及行銷訴求上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二、飲用普及率略有下滑 有努力空間
    根據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資料顯示,2012年與2007年相較,在茶類飲料不同品類中,綠茶、烏龍茶、紅茶及功能茶的偏好人口比例增加,在飲用普及率上則多下滑,推敲原因可能是近年經濟不景氣導致理性消費,與提供飲品服務多元化與包裝飲料競爭所致。

1.偏好比例
    以2012年來看,偏好綠茶飲料的人口比例最高(見表2),有53.9%民眾偏好之,其中女性(55.6%)較男性(52.2%)相對高一些,在年齡層方面以15-49歲族群之偏好在平均值之上,顯見該族群為綠茶飲料之重要顧客群。與其他茶類飲料相較(如烏龍茶飲料、奶茶飲料等),偏好綠茶飲料的人口比例,不論在不同性別或年齡層都高出許多,顯現綠茶飲料已為茶類飲料之主流偏好,第二位的偏好烏龍茶飲料人口比例僅其二分之一強。若從年齡層來看,可以發現紅茶、奶茶、果茶及花茶飲料係以15-19歲族群偏好比例最高,綠茶飲料以30-39歲族群最高,烏龍茶飲料以40-49歲族群最高,功能茶飲料則以40-59歲最高,顯見各種類的茶類飲料在不同年齡層偏好上各有傾向。

2.飲用比例
    在普及率方面(見表3),綠茶飲料也是茶類飲料之楚翹,約64.2%,女性較男性為高,年齡層則以15-39歲族群為主要飲用群,其中又以15-19歲族群普及率最高,其次為30-39歲族群,20-29歲次之,40歲以後隨年齡增長飲用率遞減。與其他茶類飲料相較,各年齡層之普及率仍以綠茶飲料為高,而綠茶飲料又是其中15-39歲各年齡層分布較為平均且偏高的產品(見圖1);烏龍茶飲料之普及率則居第二,紅茶、奶茶、果茶、花茶飲料次之。若從年齡層來看,可以發現綠茶、紅茶、奶茶、果茶及花茶飲料係以15-19歲族群飲用普及率最高,烏龍茶飲料以30-49歲族群最高,功能茶飲料則以30-39歲最高,與偏好比例傾向相較,大致吻合。此外,複合茶雖然於近年才漸漸成形,但在各大品牌加持下,普及率已與紅茶不相上下,顯示有符合消費者需求。

    比較普及率及偏好比例對應關係,各品類茶類飲料的飲用普及率多較偏好比例為高,顯示在各項新品與行銷策略刺激下,吸納原本不喜歡茶類飲料的消費者進行實際消費行為,有助於消費基盤的擴展。
表2 2012年台灣消費者對於各類茶類飲料年齡別之偏好比例

arrow
arrow

    茶飲鋪站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